(牛角根部很大)
又泛指大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“觰,大也。”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:“觰之言奢也。”
本义之外,觰还指两角上端张开。《玉篇·角部》:“觰,角上长也。”《广韵·麻韵》:“觰,角广也。”《集韵·麻韵》:“觰,角上张。”又泛指张开。杨慎《俗言》卷一:“觰,张貌。”
(二)dǎ。读音出睚《广韵》。牛角横。《广韵·马韵》:“觰,牛角横。”
(横生的牛角)
(三)zhǎ。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【角咼】觰。牛角上张貌。《集韵·马韵》:“觰,【角咼】觰,牛角上张貌。”
(向上张开的牛角)
觰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觰的小篆写法)
3、觤。读guǐ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觤,羊角不齐也。从角,危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羊角一长一短。
(羊角一长一短)
《尔雅·释畜》:“角不齐,觤。”邢昺疏:“羊角不齐,一长一短者,名觤。”
觤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觤的小篆写法)
4、觟。读音有两个:
(一)huà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觟,牝牂羊生角者也。从角圭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有角的母羊。
(有角的母羊)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依《韵会》删掉了“牂”字。也就是“牝羊生角者也。”郝懿行《尔雅义疏·释畜》:“吴羊牝者无角,其有角者别名觟也。”
本义之外,觟还指角貌。《玉篇·角部》:“觟,角皃。”《正字通·角部》:“觟,角竦貌。”
此外,觟还是姓。《万姓统谱·马韵》:“觟 ,见《姓苑》。”
(二)xiè。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用法有二:
(1)觟【角虎】。其实就是“獬豸”。所谓的“獬豸”,即传说中的神羊。《集韵·蟹韵》:“獬,獬豸、兽名,或作觟。”《论衡·是应》:“儒者说云:觟【角虎】者,一角之羊也。性知有罪。皋陶治狱,其罪疑者,令羊触之,有罪则触,无罪则不触。”省称“觟”。
(皋陶和他的獬豸)
獬豸样如麒麟,小者如羊,都是额头上长有一角。即这里说的“一角之羊”。
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,獬豸能用角指向有罪的一方,甚至会用角将犯死罪的人抵死,令犯法者不寒而栗。因此,传说中的獬豸能辨别是非,进而能判断善恶的獬豸很快成为公正的象征。
其实有关皋陶和獬豸的这个神话故事体现了人们对公平、正义的美好向往。现在我们在法院、检察院门口常常会见到这样威武肃穆的雕塑。注意,那不是通常的石狮子,而是獬豸,即独角羊。
(獬豸雕像)
《太平御览》卷六百八十四引《淮南子》:“楚庄王好觟冠,楚效之也。”按:今本《淮南子·主术》作”獬冠‘,高诱注:“獬豸之冠,如今御史冠。”是的,御史冠原始用意,其实也来源于獬豸。
(依史料恢复的宋代御史冠)
现代依照史料恢复的宋代御史冠,端正方平,喻意御史要端方正直。
(2)通“【忄嶲】”。有二心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解部》:“觟,假借为【忄雋】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于是万民乃始慲觟离跂,各欲行其知伪,以求凿枘于世,而错择名利。”于是(在这种社会风气下,)百姓也开始生出二心误入歧途,各各施展智巧,迎合世俗,不择手段取得名利。
觟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觟的小篆写法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